成都逾500家企业2万人从事移动互联网

2013-04-12 08:23:12 css5整理据悉 在成都,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平均年龄为4.9年,从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新锐IT英才已达2万名,逾500家企业的规模让成都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势高于各方预期。 昨日,成都高新

HTML8整理据悉 在成都,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平均年龄为4.9年,从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新锐IT英才已达2万名,逾500家企业的规模让成都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势高于各方预期。

  昨日,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《成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历时两个月、覆盖40家企业、500名从业人员的产业“普查”,形成的23页人才“蓝皮书”,是国内首份针对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发布的调查报告。据悉,从去年6月到去年底,短短半年内,成都移动互联网企业就从150家增长到近500家,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成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,成为成都IT产业发展的新引擎。

  企业500家

  成都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2万

  据《报告》统计,截至目前,我市已聚集移动互联网企业近500家,从业人数约2万人,覆盖了移动通信研发、终端研发和制造、应用服务、支付和电商等业务领域,其中应用服务领域聚集企业最多,达到了300余家,涉及手机游戏、数字出版、数字教育、O2O、移动支付、电子商务等方向。

  此次调查显示,受访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平均年龄为4.9年,过去3年,新成立企业占到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的50%以上,其中2012年新增企业数占到了17.3%,而从区域分布分析,约有400家企业分布于高新区,约占总量80%。

  “成都移动互联网聚集速度超过预期,从成都高新区在国内首个出台移动互联网专项支持政策,在国内‘先声夺人’发力移动互联网,到成都既有的产业基础,让产业聚集的速度成倍聚集。”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分析,成都移动互联网企业年龄短、企业规模小、人力成本占比高、从业者工作强度大等特点,充分显示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,《报告》的调查对象虽然仅限于成都地区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从业者,但统计结果对国内整体情况有一定适应性。

  在企业规模方面,50人以下规模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占比超过七成,研发类移动互联网企业超过八成。据介绍,这个现象反映出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阶段适合有创新活力、贴近用户端的小企业生存,但下阶段随着行业巨头和国际大公司的广泛介入,行业洗牌、资源整合将不可避免。

  最高年薪110万

  技术类稀缺人才比肩高管

  《报告》分析,随着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疾速发展,在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,也直接导致企业薪酬成本有所增长。但是,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,在今后较长时期,成都的创业成本仍然较低,在区域创新良性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。随着行业投资回归理性以及部分企业的退出,预计2013年行业薪酬上涨幅度将会适度回落,这对创业企业而言将是福音。

  调查显示,半数企业的薪酬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为50%—70%,超过两成的企业薪酬成本占比超过70%。对创业型小微企业而言,人力成本占比高的现象尤为突出:规模小于30人的公司,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往往高达80%以上。

  在薪酬竞争力方面,成都移动互联网行业高管、高端技术人才的薪酬竞争力已大大增强,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差距日益缩小,企业对行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。在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方面,月薪低于5000元的从业者占64.5%,月薪5000—7000元者占比为20.5%,月薪7000—10000元者占比为10.1%,月薪10000元者以上占比为4.9%。

  而受访企业中,高管人员(职业经理人)最高年薪达到了110万,最低年薪的创业老板年薪仅5万元左右。值得关注的是,技术类岗位中的主程序、主策划、主美术属于稀缺人才,年薪水平接近甚至超过高管年薪水平。以手机游戏领域为例,知名企业的主策划年薪已近百万,中型企业的主策划年薪约在20—30万之间,而整个行业策划岗位年薪均值约6.5万,高端技术人才和普通技术人才收入差距较大。

  男女比例7∶3

  64.5%的从业者未婚

  调查结果显示,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从业队伍中,技术类人才构成了主体,其中,仅应用服务板块的从业人员就达到1.95万人。从业者中,男女从业者比例约为7∶3,未婚从业者约占64.5%,30岁及以下的从业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1.1%,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占比达82.5%。

  哪些人才需求最紧俏?据调查,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中,首当其冲的是程序员,占36.1%,其次是项目/产品经理和销售。据调查显示,七成以上从业者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抱有信心,72%的从业者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适合创业,83.9%的从业者认为用户和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机遇。基于对成都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信心,在此次发布“如果跳槽后有何职业规划”命题时,接近一半的从业者表示仍愿意从事同行业相同岗位,表示愿意转行的只占8.6%。

  本报记者 缪琴 制图 钟烈

更新